目前分類:健康報報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1/29 00:0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養生其實是有法門的。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醫師張盈瀅表示,正氣足、起居有常,以及重視人跟氣候與環境的關係很重要,正氣足則外邪不易侵犯人體,起居有常可因應自然界的陰陽消長,強化對環境的適應力,至於重視氣候與環境可提早防範身體出現不適應的情形發生。



張醫師指出,古籍《黃帝內經》有云:「人以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意思是說,人是一個整體,人與自然界也是一個整體,人只有和自然界和諧統一,如此才能達到天人相應,傳統中醫養生不但重視內在因素,也不會忽略外在因素。



唯有人體正氣強盛且臟腑氣血功能正常,才能使人體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減少和避免內傷疾病的發生。正如《黃帝內經》所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句話是說人體內正氣充足旺盛,邪氣就不會導致人發病。對於邪氣,要積極採取預防措施,做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黃帝內經》也強調「起居有常」的概念,這是指人的生活起居規律,須符合四時、五臟、陰陽,如此才能避免疾病的發生,也就是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變化,才能保持身體健康。在一天之中,人體陽氣的盛衰與自然界陰陽的消長變化相通應,所以人的起居活動應符合這種規律,做到起居有常,活動有度,才能增強人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進而預防疾病的發生。



在養生的過程中,建議民眾必須重視氣候、環境跟人三者之間的關係,例如忽冷忽熱的環境要當心,尤其當人處於室內外溫度懸殊變化的地方,容易使人的衛外功能難以驟然適應,久之則衛外不固,表陽虛衰,最後就容易罹患感冒、肢體關節痠痛,像這種情況建議民眾就要特別注意天氣的變化,調整生活起居的習慣,對防治疾病將有正面的作用。



張盈瀅表示,生活上,養生要遵從多運動、不妄勞等兩大原則,可根據個人體質選擇適合的鍛煉身體方式,例如氣功、按摩、太極拳及八段錦等皆不錯,不妄勞則是要求人的勞動要適度,不要違背常規,應考慮季節、時間、年紀、體力及有無疾病影響等因素。



張醫師指出,以按摩為例,合理的梳頭可以起到按摩頭部的好處,若民眾每天梳頭卅分鐘,將可以使人體氣血流通,同時兼可調養精神。建議民眾不可長時間從事任何一種形式的勞動,以便預防「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等情形發生。



勞動的同時也要做到勞逸結合,使活動有益於身心,過去就有人提出「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強所不能堪而」的觀點,在勞逸結合下,多運動、勞動又適度,將可保持人體的內在和諧與相對應的自然和諧,可望達到健康益壽的目標。



吃下不當的食物也可能造成疾病的發生。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醫師張盈瀅表示,中醫有「飲食自倍,脾胃乃傷」的說法,這是在說明養生之道,貴在後天,而後天又應以脾胃為本,所以民眾應注意脾胃的保養,如此才能保持精力旺盛、身體健康。



張醫師指出,食物跟藥物一樣都有四性五味,所以吃對食物很重要,譬如偏陽虛體質的人可以多吃辛辣的食物以助陽氣的生發,偏陰虛體質的人則可以多吃酸甘的食物以便養陰。原則上,中醫認為「藥食同源」,所以先採取食補方式調養即可,若體質有明顯偏頗者才用藥物調養。



古籍《黃帝內經》有云:「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意思就是說只要穀肉果菜合理地進行搭配,讓辛、甘、酸、苦、鹹等五味調和,將有助於補益人的精氣津血。此外,進食要有規律,要適量適時,最好能夠做到飽中饑,饑中飽,但暴飲暴食、三餐不正常或飲食無節制等應盡量避免。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1/30 04:11



圖.文/戴嘉宏



肝經是人體第12條經絡,氣血運行結束後,會繞回胸腹部,再依序由第1條肺經開始,接著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最後又回到肝經,週而復始,循環不息,因此時常保持經絡的氣血暢通,對於健康非常重要。



「足厥陰肝經」,運行的時間是凌晨1點到3點,也就是「丑時」,肝經起自於大腳趾外側,沿著足背上行,經內踝前方,上行小腿內側面,過膝蓋內側,續行大腿內側偏後方,繞過陰部,沿著腹部外緣往上,最後止於胸部外側肋骨下緣(如圖一)。



肝為五臟之首,又肝膽互為表裡,肝經旺盛,思慮就清晰。另外「肝主藏血」,肝血充足,人就精神奕奕,容光煥發;若肝血不足,就容易疲勞,倦怠無力,因此晚上11點到凌晨3點,一定要睡眠,才能讓肝膽經得到充分的休息,但現代人往往熬夜晚眠,錯過了肝經復原的時間,也就導致肝火愈來愈旺,結果惡行循環。因此常常按揉敲打肝經,人就容易精神飽滿,思慮清楚。



●敲打法:可以手握拳頭,順著經絡方向,輕輕敲打,左右皆做(如圖二)。



●按揉法:利用手掌按摩揉捏,同樣順著經絡方向,漸漸增加力道,一日數回(如圖三)。



(作者為台北市慶和中醫診所院長)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卡優網 更新日期:2010/01/29 04:10 王怡茹







  不少民眾生病時,為求方便會選擇到藥房購買感冒糖漿,來舒緩病痛,但「豪飲」的結果,可能病還沒治好,就已藥到「命」除。消基會今(28)天公布調查,有高達9成市售感冒糖漿警語標示幾乎「看不見」,消費者恐因此忽略正確用法及用量,危及生命安全。消基會呼籲,衛生署應對藥品統一規範,要求業者於外包裝明顯處標示「警語」及「副作用」,以維護國人身體建康。



  根據國際醫藥服務公司2006年統計,台灣每年感冒糖漿銷售約15億元,以每瓶單價20元來計算,國人1天至少喝掉21萬瓶,用量極為龐大。消基會日前抽查市面10種品牌的感冒糖漿,發現其中竟有8瓶警語等注意事項標示在紙盒內,字體極小很難去注意到,甚至有1瓶連標示都沒有,消費者很可能沒注意到標示,而服用過量造成健康問題。



  調查並發現,有4瓶違反藥事法第75條規定,未標示副作用,依法可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緩;還有2件未依指示審查基準分別增列成份警語,例如應註明成份中的咖啡因易造成心悸;另有7件用法用量、注意事項、警語等沒有照指示審查基準標明內容標示。



  消基會醫療糾紛委員會召集人、新竹國泰醫院急診科醫師趙凱指出,感冒糖漿的主要成份其實都有副作用,過量都會傷及身體。例如用來鎮熱、止痛的乙醯胺酚,服用過量會傷肝、腎;而舒緩鼻塞的抗組織胺,會造成嗜睡,開車族及從事精密工作者恐因此分心,發生危險。



  同時,趙凱表示,感冒糖漿成份中的咖啡因、擬交感神經作用劑易引發心悸及心律不整,傷害神經系統,而心臟病、高血壓患者不宜服用。且一瓶60公克的糖漿裡,就含有15克蔗糖,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將不利於血糖控制。



  趙凱並強調,許多老人家習慣服用感冒糖漿來治病,且在一些醫療貧乏地區,如漁民、農民更是依賴藥局,往往只在乎藥品的「藥效」,只想一瓶快快飲下,趕快上工。這些民眾普遍缺乏正確用藥知識,若藥品「警語」、「副作用」標示不夠明顯、政府宣導不夠,將會大大危及醫療弱勢族群的身體健康。



  趙凱也建議,消費者在服用感冒糖漿前,應該主動詢問專業醫藥人員,並看清楚警語標示及依照其用法用量來服用,防止過量。若服用後半小時後出現不適狀況,應立即停用。



  消基會秘書長黃鈺生則呼籲,衛生署應對藥品制定一致規範,除了在仿單上應完整標示外,更應在成藥外盒上標示注意事項及警語,方便消費者在購買前就可以依照自身的身體狀況,決定是否購買此類藥物。



  另外,黃鈺生表示,針對廣告中宣傳的療效,衛生署也應該加以控管,要求業者載明服用過量所造成的後果,並督導業者善盡告知義務。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雖進步,尚無法有效治療所有疾病,但過去醫藥不發達的年代,人類靠著本身的抵抗力,也能對抗傳染病威脅,存活下來。抗抵力人類與生俱來,正是疾病的天敵。

傳染病,如最近令人色變的H1N1新流感,或經由昆蟲或動物傳染的日本腦炎、登革熱、瘧疾;或致命性病毒如愛滋病毒、漢他病毒、伊波拉病毒等。

抵抗力,就是醫學上所說的「免疫力」,由體內免疫系統執行,成員包括:

1.各種白血球:如T淋巴球、B淋巴球、自然殺手細胞、吞噬細胞及多形核嗜中性球,如陸海空三軍或警察各司其責。

2.化學物質:抗體、補體、細胞激素、淋巴激素、干擾素、白介素、調理素、溶菌素及發炎激素,我們可將其比喻為各種武器裝備如飛機、坦克車、飛彈或各式槍砲。

以上成員互相協調合作執行任務,發揮免疫力,外可抵抗微生物,如病毒、細菌、黴菌或原蟲的感染,即抵抗力;內可監督或抑制癌細胞的成形或蔓延,即抗癌力。

免疫力渾然天成,取決於遺傳基因,但後天環境也會影響,例如飲食,以下提供可提升及維護免疫力的方法給大家參考:

1.改變飲食習慣:醫學研究顯示,現代人不是營養不夠,而是所吸收的營養不符合免疫系統需要,有些食物(見右表)含有可加強免疫力有關的各種蛋白質、抗氧化物質、礦物質及維生素。

其次要除去危害免疫系統的物質,如減少烹飪時用油及高脂肪食物,也要限制鹽分攝取和避免過量用糖,這些飲食習慣都可提升免疫力。

2.經常運動:研究顯示,運動可增加免疫細胞活力,有助於清除入侵的病原和對抗體內癌細胞‧每天至少半小時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和騎腳踏車等都是有益免疫的運動。

平常要多做規律深呼吸,促使血液含氧量增加,保持免疫系統於最佳狀況,東方的太極拳可增進免疫系統。

3.排除壓力,保持輕鬆:精神官能免疫學證實情緒與免疫系統有關,如悲傷的情緒會釋放壓力荷爾蒙,壓抑免疫系統,開懷大笑則會增強免疫力。所以最好凡事看淡,多笑笑,歡喜就好。

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免疫系統的維護關係免疫力好壞,平時好好保養及提升自己免疫力,當遭遇各種傳染病侵襲,如流感、新流感,我們才能堅強抵抗,居高不下的癌症罹患率,也可望降低。

作者是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更新日期:2009/11/26 04:09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衛生署公佈最新調查顯示,國內五十歲以上女性有高達四成罹患骨質疏鬆症,不但是男性的近兩倍,比率更高於鄰近的日本、香港。



衛生署呼籲女性,每天喝咖啡量不能超過兩到三杯,少喝酒,多到戶外爬山或健行,多補充乳製品等鈣質豐富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社會迷信皮膚白皙就是美,多數女性不愛曬太陽,也種下骨鬆禍根,適度日曬可促進皮膚製造維生素D,有助於體內鈣質的吸收,提高骨密度。



衛生署委託中研院執行二○○四到二○○八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針對一千一百二十一名十九歲以上民眾,進行骨密度掃描並分析,結果發現,女性骨鬆現象比男性常見,且年齡越老,越容易發生骨鬆,婦女停經後,骨質流失更快。



該分析顯示,腰椎、股骨頸與前臂等部位,至少一處符合骨鬆診斷定義者,五十歲以上女性高達四十一.七%,男性則為二十二.五七%。發生骨鬆部位以前臂最高,每四名骨鬆女性中就有一人。



骨鬆醫學會秘書長黃兆山醫師表示,真正致命的,則是老年病患較常見的大腿與腰椎骨折。台灣每年約有一萬名女性與五千名男性發生大腿骨折,大腿與腰椎骨折容易導致行動不便,增加肺部、泌尿道感染機率,整體死亡風險增加一成二到一成五。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類:健康醫學

2009/12/06 02:23


自由更新日期:2009/12/05 04:09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國內男性痛風問題愈趨嚴重,衛生署委託中研院研究發現,男性痛風盛行率由十年前的四.七四%上升到八.二一%,幾乎增加一倍;醫師表示,痛風族群的確有年輕化的趨勢,病患最小年齡僅八歲,應與高熱量飲食、肥胖有關,而低脂牛奶可降低尿酸,建議痛風患者多喝一些。



此次的研究收集北、中、南地區六千多位成人體檢資料、疾病史、飲食回憶及飲食觀念等進行統計分析,與前十年的研究統計結果進行比較。



研究發現,男性痛風盛行率十年來大幅增加,以十九到四十五歲增加幅度最大,由三.四%上升到七.二%。女性則變化不大,從十年前的二.一九%微幅增加到二.三三%。



宏恩醫院痛風中心主任陳峙仰表示,女性荷爾蒙會降低血中尿酸,所以女性痛風盛行率比男性低很多。門診中,痛風病患男性佔了九十五%,女性僅佔五%。



民國八十年以前,痛風病患多在五十歲以上,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十到二十歲的痛風病患已經很常見,痛風常在腳拇趾及腳踝出現紅腫熱痛。



陳峙仰指出,痛風產生機轉主要有兩種,一種為高熱量飲食肥胖,造成腎臟無法排出尿酸,另一種機轉為飲食攝入或是人體代謝產生普林,因肝功能異常無法正常將尿酸排出,在體內關節處堆積產生痛風。前者為後天因素,可透過減重及飲食調整改善;後者則為先天遺傳,必要時需藉由藥物治療。



陳峙仰強調,美國相關研究指出,中廣性肥胖者得到痛風的危險度是正常者的三倍,普林影響反而不是那麼大,很多人以為香菇、黃豆含普林,不適合痛風病患吃,事實上,香菇及黃豆含的是中普林,只要不過量,對痛風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類:健康醫學

2009/12/24 09:11


台灣新生報更新日期:2009/12/23 00:0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傳統中醫認為,頭痛跟風邪常脫離不了關係。中醫師林友寬表示,臨床上頭痛是常見的症狀之一,常因全身因素、精神因素所引起,也可能是受到眼、耳、鼻、口等鄰近器官病變而導致頭痛,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所引起,像是高血壓、顱內腫瘤及腦部疾病等所發出的信號,民眾不可不慎!



林醫師指出,西醫常將頭痛分為肌肉緊張性頭痛、血管性頭痛、牽引和發炎性頭痛、特發性顱神經炎等類型,但中醫對頭痛的分類就跟西醫不太相同,原則上,常依發生的原因分為內因和外因兩種,兩者都和「風邪」有著密切的關係,中醫有所謂「風性輕揚」的說法,意指風邪容易侵犯人的高位和肌表,尤以頭部首當其衝。



此外,「風者善行數變」具游走、急暴躁動特性,因此頭痛時常部位不定且來的突然。引起頭痛的因素可分外因和內因,外因頭痛源自外來的邪氣侵入人體所造成,這種外邪共有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又稱為六淫,六淫之邪多相因而少相離,所以風邪很少單獨影響人體。



林友寬醫師進一步指出,外因頭痛還可分為風寒型頭痛、風熱型頭痛、風濕型頭痛及血瘀型頭痛等證型。風寒型頭痛患者常表現頭脹痛如裂,兩側或後頭痛,亦有前額痛或巔頂痛,常痛連項背,屬於風寒感冒的諸多症狀之一,所以可兼見發熱畏寒,及一系列呼吸道症狀,這是因為肺主皮毛,而風邪也會侵犯肌表,皮毛生病時肺也會生病。



風熱型患者常頭脹頭昏或前額眉稜骨痛、口乾面赤、目赤煩躁等情形,也可能出現呼吸道症狀,但以乾燥為主;風濕型患者常頭痛時頭重如裹,肢重困倦,口渴而不想喝水,有時可兼見大便軟溏、胃悶脹等腸胃係統症狀。



血瘀型頭痛患者常表現痛有定處,痛如針刺,可能有外傷史,若會被天氣的改變而誘發者,為日久夾風寒濕所致。林醫師表示,至於內因頭痛還可分肝陽型頭痛、氣虛型頭痛、血虛型頭痛、痰濁型頭痛及等證型。



肝陽型患者常頭痛如掣,兩邊或巔頂痛,伴有眩暈口苦脅痛,耳鳴如潮,面赤煩燥易怒,失眠,常由於情緒誘發,病程較長,肝陽型頭痛又和腎陰虛有關,因為肝陽之所以上亢,是由於肝陰不足以致於不能約制肝陽,最後肝陽亢而為害。



氣虛型患者常悠悠痛不甚劇烈,或兼見頭暈無力,精神倦怠,氣短聲微,面色不華,肢冷畏寒,勞累則加劇,坐臥休息可改善,也可以見到腸胃症狀,這是因為氣虛根本上是中焦脾胃之氣不足夠所造成。



血虛型患者常頭痛頭暈,目暗,目花無力,好發於傍晚以後或婦女月經前後;痰濁型頭痛患者常頭痛頭昏,頭脹頭重,甚至劇烈眩暈,噁心嘔吐,不能視物,不能起坐,相對於其它各型頭痛而言,痰濁型是以眩暈為主,類似梅尼爾氏症。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更新日期:2010/01/01 00:4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走路,是最好的養生運動之一。台北縣自然養生休閒協會常務理事兼講師謝東明表示,走路時讓手臂做最大幅度的擺動,一邊走一邊擺動手臂,以達到全身運動的效果,建議最好是在餐後四十分鐘開始走,然後持續走路四十分鐘,有助於減少體內脂肪的堆積,同時讓身體更健康。



他指出,好的養生運動不但能提升心肺功能,又能增進細胞的活力,更能維護人體肌腱及骨骼的健康,相當適合傷後復健者及中老年人,民眾可利用最緩和的方式運動,也就是在走路時讓心搏加速到每分鐘一百四十下,有助於促使人的皮膚、肌肉、骨骼代謝率劇增,讓皮膚更光澤、水水嫩嫩,同時骨骼更強硬、肌腱更柔軟又有彈性,當然五臟六腑也跟著活化,人的臟腑組織功能也會有所提升,進而救得以永保健康。



好的養生運動,走路時一開始要以鐘擺擺動的速度為步伐,然後持續走四十分鐘,效果才能更顯著,最好是在餐後四十分鐘後開始走,能將吃進來的過剩醣類燃燒掉,以便減少脂肪的堆積,如此可以說是一舉數得。若能再做些局部適當的伸展運動,就是最好的養生運動。



謝東明指出,值得一提的是,若進行極限伸展運動時應有專業人員指導才能確保安全,否則往往會弄巧成拙,甚至造成某些骨骼關節出現些微的異位或半脫位,運動雖能取得肌腱的彈性,卻恐會損害到骨骼關節的健康,再好的運動也會出現運動傷害!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2009.12.28





 
  最近幾年,醫界講究預防醫學,希望透過尖端健檢儀器,或是預防性投藥,來預防疾病發生。事實上,對於中醫來說,預防醫學原本就是傳統中醫專精之處,透過診脈、觀察氣色,調整病患的體質,減少疾病的發生。


  「中醫、西醫大不同!」中醫師李深浦指出,許多民眾認為,中醫好像很籠統,不太分科別,不管遇到什麼疾病,醫師都能看,都能治療。中藥奧妙之處就在於調整人體的五運六氣,甚至可以預知疾病。將12經脈電流與四肢末端相接,能看出五臟六腑的情況,瞭解到體內有些器官能量不協調。


  李深浦以湖水、河川之間的關係,來解釋中醫如何可以成為預防醫學的先驅。他表示,如果湖水水量太低,那就代表周圍河川可能都已乾枯。同理可證,內臟如果能量不足,從外表就有跡可尋。等到腎臟、肝臟、心臟等器官出問題,透過西醫治療,可以得到即時救治,甚至必須開刀,才能挽救性命。但如果能在發現末端能量不足時,就補充氣血能量,就可以達到預防的目的。


  例如,有些人皮膚容易過敏,長期耳鳴,這就表示內臟器官能量不夠,儘管尚未發病,但器官機能已經出現衰敗跡象,逐漸衰弱,失去能量。以骨刺來說,骨頭退化就容易長出骨刺,骨膜、韌帶及周遭肌肉失去了彈性,無法有效支撐骨頭,透過中醫治療,維持氣足,相關組織不會沾黏,便能減輕病人的痛苦。要是關節的氣增加了,病人也比較能忍痛。


  「保護自己,首要條件就是重視元氣!」李深浦強調,中醫以自然為主,講究身體元氣。透過中醫診脈,可達到預防醫學的目的,以關節為例,只要增加關節的氣,就能避免年紀輕輕卻得接受關節置換手術的命運。


  從某方面來講,李深浦認為,西醫是有助於中醫治療的效果評估,例如,透過血液檢驗,就可以瞭解病人肝指數在接受中醫治療前後的變化。他收治了許多肝疾患者,都是以西醫檢驗數據,來做中醫治療的效果評估。


  但對於國內衛生單位漠視中醫的情況,李深浦感到相當無奈,他表示,依現行法規,如果中醫師研發出一帖中藥秘方,就必須對外公開成分,否則不得製造販售,這對中醫界來說,毫無智慧產權可言。呼籲衛生機關應該成立一個專責機構,只要該秘方通過無毒、有效的科學驗證,就應該給於中醫師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這樣才能讓更多中醫師致力於新藥的研發。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1&id=8972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2/30 00:07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心血管疾病患者天冷洗熱水澡容易爆血管?和平醫院醫務長李壽星表示,天冷洗熱水澡是符合生理需求的,但不建議浸泡在熱水中。



溫泉的溫度高會使身體新陳代謝變快,浸泡太久會使血管放鬆、血壓降低,也容易因此發生意外。另,也不建議晨泳,因為冰的水一碰到臉部,血管容易收縮,也會使心跳變慢。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第一副理事長暨心臟基金會董事鍾國屏醫師表示,由於體重正常或過瘦者較無危機意識,不會控制每餐進食量,也不刻意迴避油炸、醃漬等料理方式,甚至天天吃宵夜,因此過半比例的苗條一族有三高問題,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其實在門診經驗中,也不乏有體重過瘦者卻有高膽固醇,或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也提供「健康護心6原則」,以供民眾參考。1.低膽固醇飲食,每日不超過200毫克;2.多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應佔每日攝取熱量10~15%;3.零反式脂肪;4.多膳食纖維攝取,每日應攝取25~30公克;5.BMI維持18~24;6.每周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以上。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 更新日期:2009/12/30 04:11



文/柯俊銘



在工作職場中,若受到委屈,您都會怎麼辦?相信許多人為了保住飯碗,或者是怕傷了和氣,總是會以忍耐的方式因應。但一份近期發表在國外「流行病學與社區衛生期刊」的報告指出,習慣沉默或壓抑憤怒者,往後恐怕容易得心臟病。



該研究由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心理學家Constanze Leineweber博士所主持,他於1992至1995年間,針對2755位平均年齡41歲的男性上班族進行追蹤調查,這些人都無心臟相關疾病的病史,目的在探討和上司或同事發生衝突時,常用的處理方法對健康可能帶來的影響。



起初,每位個案都需接受訪談,主要是說明生活習慣與工作型態(如個人績效要求、做決策的自由度等)。後續則安排測量血壓、身體質量指數與膽固醇,以作為生理機能的參考依據。



另外,所有人還要填寫問卷,藉以評估他們是如何面對職場中的不公平對待。內容包括:當下是否會表達意見或選擇不吭聲,默默承受,還是只會逃避衝突,趕快離開現場;有無造成頭痛、胃痛等身體不適;有無把怒氣帶回家中等。



直到2003年時,透過全國性的住院與死亡紀錄發現,共有47位參與者曾心臟病發作或因此往生。統計顯示,習慣採取隱蔽之道因應者,意即總是消極、低調、隱忍處理衝突,這樣的方式與個人心臟病發或因此往生有密切的關連,且發生上述狀況的風險,隱蔽因應者是採取抗議、談判、事後理論等開放因應者的兩倍。



值得注意的是,若只挑出「立即遠離衝突現場」或「沉默不吭聲」來看,常使用這兩種因應方式的人,其未來心臟病發或因此往生的風險竟然高出開放因應者達6倍。即使排除可能干擾結果的變項,仍然還高出4倍,數字相當驚人。



探究原由,研究者認為,積壓怨氣或怒火,會造成身體始終保持緊張狀態,引發血壓的攀升,若未能妥善紓發,長期下來終致心血管系統的損傷。



更可怕的是,若還以喝酒、抽菸、吃東西宣洩,將會加速心血管功能惡化,顯示職場壓力管理重要性。雖然俗語說:「忍一時風平浪靜」,但為了健康著想,受到委屈時,或許要懂得適時發聲,否則悶久了,可是會悶出病來!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VBS更新日期:2009/12/31 09:43








新流感疫苗出現緩打潮,傳出有醫師要出面開記者會,呼籲民眾不要打疫苗,衛生署長楊志良回應,他說大部分的醫師都認為應該施打疫苗。



衛生署長楊志良:「如果他拿出證據,他可以去說服我們委員,我們是依照程序,所有專家大家共識決定,那當然醫學也許有不同門派,就像社會有不同想法,可是絕大多數的醫師都認為應該施打。」


是否要打新流感疫苗?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醫學也許有不同門派,可能有部分醫師持不同意見,但是請拿出證據來,因為絕大多數的醫師都認為應該施打疫苗。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九天,適當的耐寒鍛鍊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注意保暖。


  今天是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從今天起,北半球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這一時期,飲食起居要以斂陽護陰為根本,並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過度勞累。


  本期給您介紹三個飲食養生保健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字·勞


  冬令起居 勞而勿過


  冬至為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古人曰: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


  冬至到小寒、大寒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這一時期尤其要注意提防關節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發作。要注意防寒保暖,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鬱,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老人最好早睡晚起,每天晚上睡七八個小時。很多人都覺得老年人覺少是很正常的,其實不然。另外,無論是老人還是上班族,最好中午都能小睡一會兒。午睡半小時可以使心腦血管病發病率下降30%。


  進行適當的禦寒鍛鍊,但要選擇陽光充足、避風的地方,時間不宜太長,強度以微微出汗為宜。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歡緊閉門窗或蒙頭入睡,這是很不好的習慣。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也應開小氣窗通風。


  第二字·食


  飲食養生 宜食溫熱熟軟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在我國北方地區,每年農曆冬至這天,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辭官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雖說現在我們吃餃子不是為了醫治凍瘡,但冬令進補仍是傳統的養生之道。


  進入數九寒天,萬物生命活動由盛轉衰,由動轉靜。人們養生調理也應以斂陽護陰為根本。飲食調養宜多樣化,宜食清淡、溫軟的食物,少食多餐,適當選用高鈣食品,並保證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以及高鈣食品的充足攝入。冬季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以“藏熱量”為主,宜多食羊肉、鵝肉、鴨肉、蘿蔔、白薯等。堅果大多有補腎健腦、強心健體的作用,而冬季應特別注意對腎臟的保護,所以冬季進補多吃堅果對身體也很有好處,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等。


  第三字·貼


  三九敷貼 祛病強身


  我國陰曆用“九九”計算時令。從冬至曰算起,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數滿九九八十一天。這時冬天過完,春天來到了。


  冬至日是三九的第一天,三九穴位貼敷從今天開始。省中醫院兒科黃春霞主任提醒大家,今年三九貼敷的時間為:一九,12月22日-12月30日;二九,12月31日-1月8日;三九,1月9日-1月17日。每一九的第一天是最佳貼敷時機,想進行穴位貼敷的人最好按時貼敷,別錯過了時間。


  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此時陽氣斂藏,氣血不暢,毛孔閉塞,此時貼敷穴位,能溫陽益氣,健脾補腎益肺,祛風散寒,起到疏通經絡、調節臟腑的功效。


  對於那些患有過敏性鼻炎、反復感冒、慢性咳嗽、慢性咽喉炎、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亞健康等疾病的人來說,連續貼敷一至三年,可以調整機體免疫、減輕患病症狀。貼敷期間要禁食生冷、油膩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要注意的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發燒期間不能貼敷。



作者果乾  文章來源燕趙晚報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到中年正值壯年時期,在這個階段裏,在外工作繁忙,在家上敬老下養小,兩副擔子一肩挑,忙中稍閒時,會感到身心兩累。人體疲勞時對疾病的防禦能力脆弱,因此中年人養生,應注意“四防”。


  防生活無規律


  工作忙,家務應忙而有序,開動腦筋分出輕重緩急,合理利用時間,提高辦事效率,才是科學可取的辦法。而不是依靠加班加點使身體疲勞到極點,這樣,不僅使工作欲速則不達,而且會嚴重危害身體健康。長此以往,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病”會找上門來。“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一旦罹患疾病,境況會更加尷尬糟糕。不如忙裏偷閒,認真考慮安排好生活與工作。規律而有效率的生活,一方面鍛鍊了思維與應變能力,另一方面保護了身體,防患于未然,何樂而不為?


  防暴飲暴食


  據b超顯示,經常豪飲的人多患脂肪肝。如患病後不及時戒酒,會失去最佳治療時期,將預後良好的小病,釀成難以治愈的肝硬化則悔之晚矣。另外,中年時期應注意飲食保健。一方面戒除暴飲暴食,另一方面還應制定科學的營養食譜。多食菠菜、水果等高纖維素食品,適量進食動物蛋白。油炸、腌漬、熏烤的食物及動物內臟、罐頭、香腸等均被營養學家列為致癌和導致血管硬化的危險食品,應儘量少食,及早戒除嗜食某種危險食品的習慣,以免為老年健康種下隱患。


  防焦慮


  中年人不僅面臨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而且交織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之中,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將各個環節處理得面面俱到,盡善盡美。但是一旦期望值過高與現實出現矛盾,心中就會產生壓力感,即人的焦慮意識。適當的焦慮可以催人奮進,是一種良性刺激。但長期處於焦慮狀態中則成為心理障礙甚至心理病。在目前心理專科比較薄弱的情況下,應學會一些自我排解的方法來緩解與消除焦慮感。自我排解的方法有宣泄、轉移、訴說等,但最根本的是提高文化素質,加強自我修養。學會自我排解,實際上亦是精神陶冶與人生境界的提高。


  防有病不求醫


  工作忙了,就容易忽略身體的病痛,而且感到不舒服了,也不捨得花時間去看醫生,不知道就算沒病,掩耳盜鈴地過日子,結果將小病拖成大病。中年時期,正是疾病的多發時期。肝炎、心肌炎、甚至癌症在初期及時就醫施治,注意休息、飲食均可痊癒。近幾年來,發生的英年早逝現象令人痛心。悲劇的原因,正是錯過了疾病初發的最佳治療期。


  有些疾病,等到覺得不舒服了再去檢查已經到了晚期了,因此,中年人的定期檢查非常重要。一些單位為了保障人才的身體健康,每年進行一次包括肝腎功能、血、尿常規、腹部b超、心電圖等的全面體檢,的確是明智之舉。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大洋健康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芹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鐵及植物纖維素,有潤膚、明目、養血的功效,植物纖維素能起到減肥的作用。核桃仁含有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E等,常食核桃仁可使人強健,並有潤膚、黑鬚發的功效。芹菜與核桃仁搭配同食,能潤膚美容、抗衰老、延年益壽。還可以作為高血壓、便秘等患者的輔助食療食物。


  從食物的藥性來看,芹菜性味微苦、涼,具有平肝清熱、祛風、利濕、止血、解毒的功效。紅棗性味甘溫,具有補脾胃、生津液、調和藥性的功效。芹菜、紅棗都含豐富的鐵,二者搭配煮湯食用,有滋潤皮膚、抗衰老、養血養精的作用。可作為高血壓、肝炎、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病人的食療保健食物。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氣周報/記者修瑞瑩/報導】


性知識不足會跟著一輩子。沈坤宏表示,門診中有四十多歲的科技業工程師,擁有博士學位,來看攝護腺的毛病,脫了褲子,醫師發現包皮上有一層厚厚的垢,問患者「難道都沒有剝開來好好洗嗎?」,這名工程師才知道原來包皮要撥開來洗。


沈坤宏說,老師與父母可能都不會教孩子要把包皮洗乾淨,而患者年輕時太過用功,相對無暇顧及其他,才不知道要洗,但卻可能因此藏汙納垢,孳生病菌,並把病菌帶給另一半,「老婆的子宮頸癌很可能會這樣產生」,性知識對人生的影響很大,應該也被視為重要課題,不能輕易就帶過。


【2009/12/20 元氣周報】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連續幾天寒流來襲,各醫院急診室擠到爆,有些醫院就診病患更激增3、4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蔡卓城統計發現,這波寒流中,急診就醫的心臟病患特別多,從症狀較輕的高血壓,到病情嚴重的心肌梗塞、心律不整都有;更有中壯年人也因天冷而心肌梗塞,差點致命。


蔡卓城表示,這些病患多於半夜到清晨的時段倒下,因為當時氣溫最低,心臟血管遇冷急遽收縮,很容易出問題。


新光醫院急診科主任王宗倫提醒長期吸菸的中壯年留意健康。他解釋,這些成天打拚的族群,若長期吸菸,心臟血管可能已狹窄,平時血流量還夠,不易察覺異樣,一旦天氣突然變冷,血塊阻塞狹窄的血管處,就可能因心肌梗塞而倒下。


王宗倫最近收治一些40歲出頭的就診個案,大都是第一次發作,警覺性不夠,剛開始只覺得胸悶,隨即呼吸急促、直冒冷汗而緊急就醫。由於心肌梗塞來得既急又猛,送醫時症狀都已相當嚴重,若未及時急救,恐有致命之虞。


蔡卓城和耕莘醫院永和分院急診室主任胡彼得再三提醒,患有慢性病的老病號和老人家,一定要記得保暖,晚上起床如廁,或是清晨外出運動前,也應先穿外套,等身體暖和再行動。嘉義長庚醫院急診科主任蕭政廷建議心臟病患及老人家,乾脆別選在清晨最冷的時候出門,以防意外。


【2009/12/21 聯合晚報】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12/28 11:12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28日電)強烈冷氣團南下,天氣變得濕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魏正宗今天提醒,晨間起床手指僵硬不舒服,有時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症狀,民眾應特別注意。



魏正宗表示,大部分的風濕病好發於冬天,特別是又濕又冷的天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初期的症狀是雙手會有晨間僵硬的現象,特別是清晨起床時雙手有僵硬及酸痛的感覺,漸漸的身體多處的關節都會容易酸痛甚至腫脹,嚴重者可能造成關節的變形。



魏正宗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說是關節炎當中最嚴重的一種,如果沒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能會造成關節的破壞,最後甚至需要置換人工關節。許多人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老年人的專利,事實上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兩個族群:20歲及50歲,有不少的病患是年輕女性。



魏正宗認為,不管是年輕人或老年人,如果時常有雙手晨間僵硬的現象,或已合併多處關節腫痛,一定要找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確定診斷,有無類風濕性關節炎,千萬不要忽視或購買成藥。981228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轉骨女孩亭亭玉立


 


93年度台灣教育部對高中職/五專男女生自我身高滿意度的調查顯示,高達五成以上的男女生認為自己的身高太矮,而女生的比例又比男生多。目前全世界男性的平均身高約為175公分,女性約為165公分,而台灣地區年滿18歲的男生平均身高約為170公分,女生則不到160公分,遠低於世界平均值。所以常見到許多家長為了讓小孩「高人一等」而四處尋找轉骨方。


 



轉骨目的


 


所謂的轉骨,不單是在身高上面的改善而已,轉骨的目的有三,一是在成長發育階段促進骨骼生長;二是提升免疫功能、改善體質;三是使體態、肌肉發育健全。


 



中醫古籍《黃帝內經》曰:「女子二七,天葵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說明古代女性約十四歲左右,開始有月經,生殖系統逐漸發育至成熟,開始蛻變為成人。但因現代小孩普遍早熟,提早就開始轉骨了,女孩一般約從十歲開始,一直到骨骼生長板封閉,約十六歲左右,因為此時期生長發育潛力大,可透過中醫藥調理來促進身高發展、調理月經及體態健美。平均來說初經前成長較為明顯快速,初經後的成長則趨於緩慢。


 



中醫調理


 


這時期第二性徵逐漸出現,胸部開始發育、生殖系統逐漸發育至成熟、月經來潮、肌肉及骨骼開始生長強健、脂肪往臀腿分布、心理上也會產生轉變。中醫認為:「腎主生殖」、「腎為先天之本」,人體的生長發育與生殖功能,和腎氣盛衰、腎精的盈虧有密切的關係,可見腎氣、腎精與大腦前葉所分泌的性激素、生長激素、甲狀腺素、腎上腺皮質等有關。「經水出諸於腎」、「月經全藉腎水施化」,月經的物質基礎是血,由於精血同源,經由補腎生精,可相互資生,因此女孩轉骨尚需重視調經補血。


 


中藥建議


 


1.  珍珠粉:珍珠粉自古即為藥用珍品,富含18種氨基酸及多種重要的微量元素,當中的碳酸鈣可提供豐富鈣質,幫助骨骼生長;牛磺酸可調節中樞神經及內分泌,幫助睡眠,緩解青春期因心理因素、課業壓力等引起的睡眠障礙;甘胺酸(GLY)、甲硫胺酸(MET)有助於改善膚質,緩解此時期皮脂腺分泌較旺盛引起臉部或背部的青春痘、暗瘡現象。


 


2.  當歸:當歸味辛甘、性溫,有調經補血、潤腸通便的作用。《神農本草經》將當歸列為上品。可用於治療血虛虧損引起的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等疾病,常與川芎、芍藥、熟地等同用。當歸也是婦科調經之要藥,有排瘀血生新血的功效,女子以血為本,故常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等症。


 


3.  熟地:熟地味甘溫、質潤,入肝腎二經,主治一切血虛陰虧精少之症。入肝可治血虛萎黃、月經不調、崩漏,入腎填補精髓可治、腰酸、腳軟、骨質疏鬆、耳聾耳鳴等。故女孩轉骨方多用熟地起到滋腎水、調經補血作用。


 


4.  桑椹:《本草經疏》載:桑椹者,桑之精華所結也,其味甘、其氣寒、其色初丹後紫,味厚於氣,合而論之,甘寒益血而除熱,其為涼血、補血、益陰之藥無疑。在春春期階段服用補益類藥物,容易出現冒痘痘、火氣大、便秘等情況,而桑椹可使皮膚潤澤、生津止渴、幫助排便、促進消化。且具有補肝益腎、補血明目功效,適合青春期服用。


 


日常調理


 


遺傳、環境、營養、習慣因素等都會直接影響這段時期的發育,造成例如發育遲緩、身材矮小、食慾不振、青春痘、肥胖、月經失調、經痛、焦慮、抑鬱、失眠等問題,在日常當中可參考下列方法調理:


 


一、營養均衡:日本人川田1997年發表有助長高的天然食物,可分為五大類,
1. 牛奶:可補充骨骼生長當中極為需要的鈣質成分。
2. 魚類:攝取蛋白質的最佳來源,且魚類當中的DHC又稱腦黃金,可促進腦細胞發育。

3. 菠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鐵、鈣、葉酸等。
4. 胡蘿蔔:富含胡蘿蔔素,極易被人體吸收,轉化成維生素A,可幫助牙齒及骨骼的發育。
5. 柑橘:含豐富的維生素A、B、C及鈣。

 


二、正確姿勢:良好的姿勢,可避免脊椎側彎、駝背或骨骼發育不全的情況產生。



三、適當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使骨組織血液充分供應,促進骨生長板細胞活化,尤其一  些拉筋運動,例如爬樓梯、打球、跳繩等。現代研究證實充足的日照,可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3,維生素D3是骨骼吸收鈣質不可或缺的物質,有利於骨的生長,相對的若日照不足,且飲食攝取不足,會導致骨質疏鬆症的產生。




 

四、心情愉悅:此階段由於課業壓力較大、心理生理變化較大,若鬱悶不舒、焦慮等,會影響大腦功能,使生長激素、胰島素分泌失常,影響生長發育。
五、充足睡眠:體內的生長激素只有在睡眠時才分泌,因此充足的睡眠是必須的。


 


注射生長激素的考量


美國FDA公佈生長激素的施打,適用於年紀滿10歲但身高不滿124公分的小孩,或預計成年後身高,男生不滿160公分,女生不滿147公分者,使許多小孩受惠。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生長激素的適用性,是有待謹慎考量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科恩發表一份報告,內容關於內分泌醫生發現許多身高矮小的小孩在受惠於生長激素的同時也出現其他的缺陷,若過量攝入,有可能會患上高血壓、糖尿病、顱內壓升高、腦腫瘤等病變,或因生長過快導致脊椎扭曲的現象。


 


而中醫藥注重根本,轉骨的調養方式,總結了老祖宗的智慧,搭配現代人體質改變及環境變遷,在無副作用且改善體質下,使我們的身高、體力、腦力更具競爭性,實不失為一個值得研究的方向。


 


本文出處:http://www.brion.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27&Itemid=22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轉骨─男孩脫胎換骨


 


在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下,對於發育期的子女,多半會以各種漢方調理來幫助孩子高人一等。「我要長的跟大樹一樣高一樣壯」,這句廣告詞反映出家長的擔憂與孩子的心聲,如何讓小孩在成長蛻變階段得到充分的補養、促進生長發育、改善體質、使骨骼強壯,就要先了解何謂「轉骨」。


 


何謂轉骨?


 


「轉骨」這概念來自於民間的習俗。以往的農業社會,很注重生育問題,因此在物資不豐的環境之下,為了讓下一代長的更健康、更強壯,就在青春期階段結合中醫藥及一些肉類等補益食物來調整小孩的體質,促進小孩的成長發育。


 


在現今物資豐盛的社會,照理來說應該不用擔心小孩轉骨的問題才是,但隨著所處環境變異、運動量減少、升學壓力日增、飲食結構改變、偏食偏嗜現象增多等情況,現代人所受到的人為環境影響已經超過遺傳、自然環境的影響,表現在身高方面,遺傳因素只佔1/3,後天因素則占到了2/3之多。因此該怎麼在這時期給予適當的補益,是現今很多家長擔憂的問題。


 


轉骨是在青春期這個階段的一種體質表現,是兒童過渡到成人的階段。男孩平均在12歲到18歲這段期間,通過大腦皮層、腦下垂體、腎上腺、生長激素、甲狀腺等相互作用下,骨骼和肌肉快速生長,體型趨於健壯,脂肪量增多,並往腹部中心分布。此階段的體格生長出現先加速、後緩慢的特點,值得重視的是,這是人體各器官成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僅次於嬰兒期,是骨骼生長板增生、身高增長的黃金時期,亦即「轉骨」的意義所在。


 


中醫觀點看男孩轉骨


 


中醫古籍《黃帝內經》曰:「男子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說明古代男性約十六歲左右,正値性功能發育高峰至成熟,是蛻變為成人的關鍵時期;也提示腎的精氣盛衰,關係到生殖和生長發育的能力。從現代醫學來看,「轉骨」年齡受內分泌、遺傳、飲食習慣及所處環境等影響,因此每個人體質相異,有人較早熟,有些人發育較晚。但從臨床來看,現代小孩普遍早熟,提早就開始轉骨了,男孩一般約從十二歲開始,一直到骨骼生長板封閉,約十六至十八歲左右。


 


腎為先天之本,《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腎主骨生髓」,腎主藏精,而精能生髓,髓居於骨中,骨是依靠骨髓得到充養而勁強,所以骨頭的發育與腎的關係最大,因此腎氣的盈虧與骨骼的生長、體態的發育有著密切的關係。腎精充足,骨骼就能得到充分的滋養,於是能正常生長、茁壯強健。如果腎精虛少,骨髓的生化之源不足,不能營養骨骼,就會出現孩子生長遲滯;而脾胃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強健則對營養的消化吸收增強,有助於生長發育。


 


這個階段生長潛力較大,且適當的調補對身體各器官的發育及生理機能也有很大的影響,例如一些過敏性鼻炎、氣喘或是較容易感冒、免疫力較差的情況,均可在這時期大幅改善,甚至斷除病根。


 


長高與生長板的關聯


 


能否長高完全取決於「生長板」是否閉合,主要表現在下肢骨及脊椎骨的生長。生長板位於骨頭兩端,受到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刺激,會不斷增生軟骨,新生的軟骨經鈣化後形成硬骨,骨頭因而變長、變寬。身高能長到什麼時候,要看全身生長板關閉的情況而定,可透過X光檢查得知,生長板如果關閉停止分裂增生了,表示骨骼已經發展成熟,不論什麼仙丹妙藥,或是運動等外來刺激,骨頭都不會再生長,身高也不會再增加。


 


中醫調理


 


「腎為先天之本」,與體質及骨骼發育有關;「脾為後天之本」,與腸胃吸收營養及肌肉生長有關。因此發育期間主要從腎、脾兩臟調理,對小孩生長發育是很有幫助的。


 


此時期第二性徵逐漸出現,男性賀爾蒙大量分泌,並開始變聲、長喉結、鬍鬚及體毛長出、肌肉強壯、皮膚變粗、生殖器官逐漸發育並趨成熟。明代醫家萬全在《廣嗣紀要》說:「男子以精為主」。因此男孩轉骨重視調補精氣,但須注意筋骨的調理,並預防運動氣傷及筋骨損傷狀況。


 


中藥建議


 


1. 冬蟲夏草:本草綱目記載,冬蟲夏草有補腎陽、滋肺陰的作用,可調節賀爾蒙分泌及新陳代謝、抵抗慢性疲勞、增強體能恢復精力、保護呼吸器官、減輕氣喘及改善咳嗽。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含有豐富的蟲草素、蟲草多醣、腺苷、麥角甾醇及人體所需的21種氨基酸等活性成份。若有過敏體質、常感冒、呼吸道較敏感者,可在青春期階段調整改善。


 


2. 三七葉:骨骼生長發育的強勁衰弱,雖與腎精的充盈與否有關,但一些內分泌,例如賀爾蒙、類胰島素成長因子、成骨蛋白等,需經過血液循環作用至骨頭。且骨的生長又與生長板周圍的血管形成有關,因此大多轉骨用方都會添加活血成分以利生長發育。三七葉可增進微循環作用、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且安全性高,可長期服用。


 


3. 西洋蔘:西洋蔘能生津降火,可改善青春期因內分泌旺盛引起火氣較大、易長痘痘、口乾舌燥的情況,另可改善局部的過敏,如鼻腔、呼吸道受氣候冷熱變化的影響,抵抗力不足發生的過敏現象,


 


4. 白木耳:白木耳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作用,因含有豐富的膠質,是構成骨頭軟骨中結締組織的重要成分,在成長過程當中, 關節需要足夠的膠原成分來形成關節軟骨,使關節活動能夠受到充分保護。


 


*站方評註:本文感謝穆怜伊小姐提供(穆小姐現職為漢方諮詢師)


文章出處:http://www.brion.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28&Itemid=22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