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類:健康醫學

2009/12/24 09:11


台灣新生報更新日期:2009/12/23 00:0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傳統中醫認為,頭痛跟風邪常脫離不了關係。中醫師林友寬表示,臨床上頭痛是常見的症狀之一,常因全身因素、精神因素所引起,也可能是受到眼、耳、鼻、口等鄰近器官病變而導致頭痛,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所引起,像是高血壓、顱內腫瘤及腦部疾病等所發出的信號,民眾不可不慎!



林醫師指出,西醫常將頭痛分為肌肉緊張性頭痛、血管性頭痛、牽引和發炎性頭痛、特發性顱神經炎等類型,但中醫對頭痛的分類就跟西醫不太相同,原則上,常依發生的原因分為內因和外因兩種,兩者都和「風邪」有著密切的關係,中醫有所謂「風性輕揚」的說法,意指風邪容易侵犯人的高位和肌表,尤以頭部首當其衝。



此外,「風者善行數變」具游走、急暴躁動特性,因此頭痛時常部位不定且來的突然。引起頭痛的因素可分外因和內因,外因頭痛源自外來的邪氣侵入人體所造成,這種外邪共有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又稱為六淫,六淫之邪多相因而少相離,所以風邪很少單獨影響人體。



林友寬醫師進一步指出,外因頭痛還可分為風寒型頭痛、風熱型頭痛、風濕型頭痛及血瘀型頭痛等證型。風寒型頭痛患者常表現頭脹痛如裂,兩側或後頭痛,亦有前額痛或巔頂痛,常痛連項背,屬於風寒感冒的諸多症狀之一,所以可兼見發熱畏寒,及一系列呼吸道症狀,這是因為肺主皮毛,而風邪也會侵犯肌表,皮毛生病時肺也會生病。



風熱型患者常頭脹頭昏或前額眉稜骨痛、口乾面赤、目赤煩躁等情形,也可能出現呼吸道症狀,但以乾燥為主;風濕型患者常頭痛時頭重如裹,肢重困倦,口渴而不想喝水,有時可兼見大便軟溏、胃悶脹等腸胃係統症狀。



血瘀型頭痛患者常表現痛有定處,痛如針刺,可能有外傷史,若會被天氣的改變而誘發者,為日久夾風寒濕所致。林醫師表示,至於內因頭痛還可分肝陽型頭痛、氣虛型頭痛、血虛型頭痛、痰濁型頭痛及等證型。



肝陽型患者常頭痛如掣,兩邊或巔頂痛,伴有眩暈口苦脅痛,耳鳴如潮,面赤煩燥易怒,失眠,常由於情緒誘發,病程較長,肝陽型頭痛又和腎陰虛有關,因為肝陽之所以上亢,是由於肝陰不足以致於不能約制肝陽,最後肝陽亢而為害。



氣虛型患者常悠悠痛不甚劇烈,或兼見頭暈無力,精神倦怠,氣短聲微,面色不華,肢冷畏寒,勞累則加劇,坐臥休息可改善,也可以見到腸胃症狀,這是因為氣虛根本上是中焦脾胃之氣不足夠所造成。



血虛型患者常頭痛頭暈,目暗,目花無力,好發於傍晚以後或婦女月經前後;痰濁型頭痛患者常頭痛頭昏,頭脹頭重,甚至劇烈眩暈,噁心嘔吐,不能視物,不能起坐,相對於其它各型頭痛而言,痰濁型是以眩暈為主,類似梅尼爾氏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養肺化痰止嗽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